乾隆有17个儿子,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嘉庆?学者:实属无奈之举

乾隆有17个儿子,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嘉庆?学者:实属无奈之举

17位皇子,能够长大成人者寥寥无几。他们或因病早逝,或因其他原因无缘皇位,种种变故让乾隆黯然神伤。曾经的盛世美景,一去不复返了。临老的乾隆孤身一人,他不禁会想起昔日围绕膝下的儿子们,如今都已凋零离去,留给他的只有沧桑和怅惘。

这 17 个儿子,本应承继大统,开启新天地。哪知今日国之栋梁,竟只剩下第 15 子嘉庆一人独自顶起。乾隆作为父亲,他的心中肯定五味杂陈。他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:大清江山,终究要交到这个末子嘉庆手上了。

二、嫡长子继承制在乾隆这里失效

自古以来,皇位传承都遵循“嫡长子继承制”这一定律。“嫡”指的是皇后所生的合法长子,“长”指长子排行靠前。按道理,嫡长子是最应该继承大统的人选。

可惜乾隆的嫡长子永璜并未能遵循这条定律。永璜是乾隆的长子,又是皇后所出,完全符合嫡长子标准。按照常理,永璜本该是铁板钉钉的太子人选。但是,上天作弄,永璜只活到 22 岁就英年早逝,他对皇位的期盼就此落空。

既然嫡长子无法继位,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,二皇子永琏理应继承大统。但是,8 岁便夭折的永琏又哪里配担此重任?一个只活到八岁的孩子,对皇位继承问题毫无作为,更遑论开创盛世了。

就这样,乾隆的两位嫡长子,一个夭折太早,一个从未长大,都无缘参与皇位竞争。乾隆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:嫡长子继承制在他这一代已经名存实亡了。他不得不打破这个根深蒂固的传统,让其他皇子来争夺皇位了。

其实,乾隆之所以会面临这种尴尬局面,也应归咎于他自己。正是他长生不老,儿子们才会接二连三地离他而去。要不是乾隆苟延残喘,死撑到自己的儿子一个个凋零,哪还需要改朝换代、让后人居上呢?

三、去掉英年早逝和被过继者,也不剩几人

乾隆 17 个儿子中,有相当一部分都因故被剔除出皇位竞争的行列。其中,英年早逝与被过继的皇子自不待言,他们本就无缘争夺皇位。

剩下的皇子中,也有几位并不合乎皇位标准。比如皇八子永璇性格轻佻,被认为不够稳重;皇十一子永瑆不擅长骑射,也不如先祖威武,难以取悦乾隆。

如此过滤下来,真正达到成年并有资格争皇位的,只余皇十五子永琰与皇十七子永璘两人。他们也因此成为乾隆唯二的人选。

其实放眼 17 子,不乏人才。奈何多数都因种种原因被剔除了。乾隆望着仅剩的两位皇子,心中想必五味杂陈。

本可以传位给更优秀的儿子,毕竟 17 人总有过人之才。奈何时运不济,大部分种子都未能结果、开花。现在能参与皇位竞争的只剩寥寥两人,实在让人唏嘘不已。

乾隆也许会想,当初要是少生几个儿子,对他们的关注和培养就可以更加集中。或许嫡长子就能得以成长,不会因为他的长寿而遭遇不测。现在后继乏人的局面,也就不会出现了。

四、嘉庆母亲尊贵,相对稳重成熟

在仅剩的两位皇子中,乾隆最终选择了第十五子永琰,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。

嘉庆之所以能在众子中脱颖而出,成为储君,原因有二:第一,他的生母是乾隆最宠爱的令妃。按照“立子以贵”的原则,令妃所出自然地位最高。第二,相较其他皇子,嘉庆性情稳重,没有太大缺点。

嘉庆和皇十七子永璘同为一母所生。但永璘幼年时候还比较任性放纵,不如嘉庆那般稳重老成。且永琰排行在永璘之前,这也让他在竞争中占了先机。

另外,嘉庆也没有皇八子永璇那般轻浮,更不似皇十一子永瑆只沉迷文绉绉。嘉庆既能读书,也能骑射猎鹰,这更加中了乾隆的下怀。

其实乾隆内心也很矛盾。儿子太多反而令他选择困难。他不得不在仅剩的两人中抉择,最后才会让嘉庆这个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的皇子脱颖而出。

作为父亲,乾隆看着嘉庆稳重从容的性情,想必也会感叹时运弄人。他不得不扼腕叹息:如今这疆场皇位,终究要传给你了。

五、嘉庆励精图治,亦难救清朝之颓靡

1796年,25岁的嘉庆从乾隆手中接过了大清江山。

成为皇帝的嘉庆并没有坐享其成,沉湎享乐。相反,他铆足全力进行改革,试图使国家强盛起来。他兴修水利,整顿吏治,力图让老百姓们过上好日子。见到西方传教士来华,他也积极学习西方的科技与文化知识。

然而,历史车轮滚滚前行,大势已去。外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,内有民变不断。即使嘉庆再励精图治,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清江山步入衰落。

嘉庆明明也是一个有为之君,但他终究扛不起先辈的包袱。当年乾隆造成的失误,到了嘉庆这里终于爆发。多少次嘉庆思索要改革,都被积习已久的守旧习气给掣肘住了。

看着国势日衰,嘉庆也许会想要重来。他会想,若不是因为乾隆的长生不老,导致皇位缺乏人选,自己也就不会那么早地被迫登基。或者,如果能更加果断地进行变法,是不是大清还会有一线生机?

只是历史没有如果。嘉庆为挽救这部轰然倾颓的机器做了他最大的努力,但代价依旧沉重。

结语

乾隆一生,功过无人能断定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他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犯下的失误,让大清正式步入了衰败甚至灭亡的倒计时。

作为一个父亲,乾隆活到老迈却看着大部分子嗣离世,那确实是人生的巨大悲剧。但同时作为一个君王,他过于长寿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皇位继承的混乱。

假如时光可以倒流,乾隆是否会做出不同选择,我们无从得知。然而历史无情地展示了它的答案:大清由盛转衰,乾隆晚年的皇位困局是重要原因。

这也给子孙后代带来沉痛警示——朝代兴亡,君主贤否,绝非儿女多寡那么简单。关键在于是否真正为国家大业和人民福祉着想。这是每一位执掌江山的人都应牢记在心的至理名言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黉的篆书
www.bet3365.com

黉的篆书

📅 08-12 👁️ 6256
海信(Hisense)海信冰箱BCD-431WTDGVBPS
beat365老版本

海信(Hisense)海信冰箱BCD-431WTDGVBPS

📅 08-18 👁️ 7301
深圳KTV陪唱公主
beat365老版本

深圳KTV陪唱公主

📅 07-19 👁️ 4455